期天大勝

期天大勝

93 posts
羊群效應的交易誤區

羊群效應的交易誤區

最近行情很差,時有破底的消息,但由於震盪劇烈,積極追空的交易者也討不到什麼好處。這樣的市況下,很多去年趁勢而起的網紅KOL,也默默淡出市場。但仍有些許沒有下單,不諳交易,但說得一口好操作的模擬交易大師,趁機發表各式荒謬言論,希望仍能吸引眼球,維持自身的流量熱度,藉以從中獲取好處。 群眾心理學的體現場所其實交易市場,就是群眾心理學的體現場所,羊群效應、破窗效應的現象也都能簡易的觀察出來。在近年社群媒體的興盛之下,一般社會從眾行為變得更加頻繁,自然也影響到了股票期權市場。 而社群媒體作為網路同質化的突出管道,人們更容易將自己在社群媒體所見所聞,KOL的意見整理,認為是真實生活中大多數人的共識,進而促使個人認同更加劇烈,最後自然地跟隨此股潮流。 不論是去年的航海王引領的航運類股行情,號稱鋼鐵人的鋼鐵類股行情,或是年初名嘴吹捧的台積電、

鱷魚悖論與交易

鱷魚悖論與交易

英國數學家查爾斯.道奇森曾創作一個有趣的悖論,稱為「鱷魚困境」。故事中提到一個孩子被鱷魚抓走了,該孩子的媽媽護子心切,嘗試與鱷魚談判,希望能用任何條件換回她的孩子。鱷魚聽完出了一個謎題:「如果妳答對我接下來的問題,我就放了妳的孩子,如果妳答錯了,那我將一口吃掉妳的孩子。」 說完鱷魚便問:「我是否會吃掉妳的孩子呢?」這位母親思索了片刻,便回答:「我猜你會吃掉我的孩子。」鱷魚沉思了一會兒,發現無論如何,吃與不吃,自己的行為與結果皆會矛盾,因此陷入兩難,鱷魚永遠無法履行自己的諾言,最終只好放小孩回到母親身邊。 交易是一種思辨的過程我一直認為,交易是一種思辨的過程,其中邏輯性是極其重要的,但多數人不能理解邏輯思考的原理與重要性,導致交易時容易陷入錯誤的迴圈。

交易的棉花糖

交易的棉花糖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1970年代的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也就是讓接受測試的兒童單獨留在房內並給他一球棉花糖,同時允諾他「我會離開十五分鐘後回來,如果你沒有把棉花糖吃掉,我就會再給你一球棉花糖。」 將有無偷吃的兒童記錄後,持續追蹤他們的發展,統計結果表明,當初能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在社會上各方面的成就都比較高,因此產生延遲享樂且自律能推往成功的理論。 當下看到的小利 卻以錯誤的藉口自欺在交易上,也是存在類似觀念的;交易的整體架構,包含策略邏輯的設計、執行與上下架管理。許多人有了好的策略組,但在執行或上下架管理上,沒有足夠的自律,可能在虧損的時間內,希望增加倉位與槓桿,快速補回虧損。 當下眼前看到的小利就是棉花糖,但許多人卻用了錯誤的藉口欺騙自己只是加碼,這也導致了後來的失敗。 自律與耐心,是交易中不可或缺的;

交易者的自知之明

交易者的自知之明

我很喜歡一段《中庸》的句子:「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這句話是敘述心中至誠的人,無妄想雜念可以通天理,故能預知禍福。 體現觀察就是國家將興盛時,一定有吉祥的預兆出現,國家將要滅亡時,一定會有妖異的凶象發生。 這句話也適用於投資市場的觀察。當行情差到一個極端,看似市場停滯如一攤死水時,善用知識且懂得觀察的人,會逐步發現些許徵兆,進而掌握之後的行情。 反之,當行情好到某個程度,豬在風口上都能飛,這時群魔亂舞,牛鬼蛇神輩出,隨之而來的就是反轉且令人絕望的行情。 侃侃而談的 不見得更高明觀察今年第一季的行情,

分類學與量化交易

分類學與量化交易

當看見從未出現過的盤型時,交易者的自然反應往往是充滿驚訝與疑惑,並不斷的從過往經驗中找尋可以比對的案例。這類反應追本溯源,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生物分類學。 分門別類及歸納是人類天性分類學一直都是人們對大自然最基本的認識方式。從目的來說,分類是為了方便準確的定義狀況、有效率溝通及增進記憶。不論你是否是交易者,你一定自小就會為生活周遭的各種物品取名,因為分門別類及歸納是人類的天性。 在傳統的生物分類學有個明顯的現象,就是會利用很多命名規約來規範多樣的生物分類。命名規約的目的,是希望擁有客觀及穩定的性質,然而現實狀況中,總是會遇到各式例外,因此我們能從各不同類群的命名規約持續地修正看出端倪。 建構個人的交易分類系統但在交易上,許多人因為情緒與利益的影響,反而忽略了分類的重要性。若能從分類學出發,整理手上的交易策略與歷史數據,建構自己的交易分類系統,才能有效的利用這些交易知識,發展各式新型的交易技術。 分類學不是呆板的學問,各式極端與特例不斷地衝擊原本穩定的分類系統!也正是這種特質,

自我欺騙所帶來的負面交易

自我欺騙所帶來的負面交易

自我欺騙是多數交易新手的通病,不論你願不願意承認,多數人從小到大說的謊言數都數不完,從芝麻小事到人生大事無所不在。某些愛面子的交易新手,謊報自己的交易成果,不願實話實說自己一天交易了多少口數,也不願意公布實際獲利。 在網路上的各大群組與討論區中,謊言更是隨處可見,許多外面的老師都聲稱,自己已達到財富自由,是因為他真的很想回饋大眾,所以才出來教學的。但卻少有人願意承認,他的策略雖然長期能有正期望值,但需要一定的啟動金額,搭配時間並承擔風險才有機會獲利。 寫專欄與講座之後常被問到:「要怎麼才能有較好的績效?」、「要怎麼開發策略?」、「你的交易系統是什麼?」從這些問題中我發現,每個提問背後都是為了能在生活中「擁有更多的掌控權」。 新手交易者 最常陷入自我欺騙然而對於控制生活的最大阻礙,則是自我欺騙。至於交易者們為什麼要騙自己?我猜想,

從穩定性出發管理交易策略

從穩定性出發管理交易策略

前陣子因為過度工作,養成了一些壞習慣與錯誤姿勢,於是重新開始重訓運動以求改善。不同於學生時代的練習方式,這次我希望能更有效率地達成目標,不想盲目的浪費過多誤試與學習時間,因而尋求了部分運動科學專業的朋友協助,並搭配物理治療師的調整,跟過往的經驗比起來,感受特別明顯,也更加的快速有效率。 在學習如何有效率的改善自己錯誤習慣的同時,聽了許多關於身體張力平衡的解說與知識,突然有所感悟,覺得換個角度與想法,好似也與交易相通。 在可控制範圍內 維持平衡並慎重調整物理治療師與運動科學教練給予我的建議,無外乎在可控制範圍內,維持平衡並慎重調整,就像我們交易需取得一個恰好的平衡位置,才能有效率的掌控手上擁有的各式策略。 在運動科學內,他們很著重所謂的肌肉張力,所謂的張力,在物理概念上是物體受到拉力作用時,出現於內部,垂直在接觸面上,相互牽引的力量。 身體當中有許多不同功能、

如何突破認知侷限

如何突破認知侷限

2022年的整體盤勢,與之前三年有顯著的差異,許多習慣大多頭時期操作突破的交易者,無法適應這樣子的震盪與反覆跳空。 抱怨的同時,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交易不順的真正原因並不是盤勢離奇,而是自己的交易手法被固有的認知經驗侷限住了。唯有了解自己觀念的侷限,才會有把自己界線往外推的想法,藉由探知邊界,拓寬交易思路,才能順利的成為更專業的交易者。 與過去認知不同的新盤勢 容易觸發保護機制多數的成年人,在學習與理解新事物的過程中,都有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這道深坎是由我們早期累積的知識觀念轉變而來,這曾經保護你的信念,默默轉化成一種排斥與其矛盾的力量,限制了我們的成長,讓我們忘記了解未知,去除偏見的重要性。 這也是為什麼某些交易者碰到不同的盤勢,思考的不是如何更正適應,而是只想強化自己的信念,證明自身的經驗判斷是正確的。 舉例而言,習慣大多頭的波段交易者,當遇到與過去認知不同的新盤勢時,

策略管理二三事

策略管理二三事

不論是打開電視或是開啟手機的社群媒體,都會收到大量烏俄戰爭的資訊,在資訊快速滾動之下,進而影響各國股市,原物料商品價格產生大震盪。突如其來的跳空,讓多數的程式交易者難以招架。 在這樣的壓力下,部分交易者容易出現某些情緒狀況需要克服,部分交易者會對各式各樣的消息很驚恐,一聽到相關訊息就渾身緊繃,進而影響到社交活動,情緒易受影響。 學習面對任何行情變化 並調整因應其實,交易是個不斷接受挑戰的過程,政治與國際情勢影響行情只是諸多挑戰的其中一環,有心理準備並懂得回應調適的交易者,才能成功化解壓力,轉守為攻趁勢獲利。 面對這類型的突發狀況,其實是交易的常態,行情可能不同於歷史,但總是用相似的方式體現在價格上,交易者不能期待出乎意料的狀況從不出現,當然也不可以抱有鴕鳥心態視而不見,才不會有毫無準備導致不知如何調整策略部位而不知所措的狀況,進而造成嚴重損失。 因此,任何的行情變化我們都得坦然面對,

交易哲學三境界

交易哲學三境界

初入市場的交易者通常把交易看得很重,把所有的心力精神都投入交易,開盤的時候眼睛盯著盤,收盤的時候到處找人討論,抑或是看各式書籍、視頻,乍看之下很認真在學習,但心裡想著的都是怎樣找機會入場,哪時能多,哪時能空。 當看不到訊號,想不到入場點時,內心就極度煩躁著急,一方面擔心自己錯過機會,一方面又擔心入場可能受傷產生虧損。 階段一: 對交易的認識停留於表面這個時期,交易者的認知停留在表面,心情容易隨著盤面起伏,看到大盤漲就想追價,看到大盤跌就急著放空,不小心反向時不願意認錯,只是更焦急的等待期待的行情出現,這個時期,越著急的交易者越容易受傷,也越容易放棄離開市場。 交易一段時間以後,心境沒有那麼起伏了,這時候交易買賣不單單只是追求買賣訊號,而是目標明確的想要賺到錢,

交易的邏輯建構方式

交易的邏輯建構方式

過去一年多開始供稿與大家分享交易經驗與看法的日子,常有讀者私訊問我:「偉仁,我覺得你的思考架構好清晰,邏輯好清楚,一定是因為這樣,你才那麼擅長交易吧?」透過這個問題,我認真思考了我到底是怎麼整理重組資訊的。 用邏輯思維解讀 用批判思維檢討 趁著虎年的新氣象,在金虎年的第一篇文章,我希望能與大家分享我自己的邏輯思維細節,從頭幫各位讀者建構好的交易邏輯概念,藉由正確觀念的養成,才能正確的去篩選判斷自己適合的交易策略,進而在程式交易領域能有好的發展。 我覺得有效的交易訓練,是建構在用邏輯思維解讀歷史數據,並用批判思維檢討自身提出的每一項看法,最終準確的執行。邏輯思維是幫助我們把思緒整理清楚,用理性而非感性的方式去理解每件事情發生的原因;批判思維則是細心且從其他面向檢查整理我們認為有效的訊息是否有盲區存在。 唯有具備邏輯思考的能力,才能敏銳的判斷盤面變化,洞燭先機。這一切的思考架構,可簡化為四個步驟,

智豬賽局與交易

智豬賽局與交易

上週三之後的大跌,伴隨而來的是散戶交易者的哀號與抱怨,其中最常出現或最常聽到的句子,莫過於「我被主力狙擊了!」「為什麼我一買就跌,一出就漲啊?」或是「我根本是反指標,主力總是跟我對做!」諸如此類,荒謬中帶點自嘲,但實實在在發生在主觀交易者身上的事件。但若用賽局理論,好像可以解釋其發生原因跟提供改善方式。   若我們將一般散戶,一般沒有能力撼動市場,只能跟隨的主觀交易者,視為是市場上的弱者,而各式法人機構,或是大戶自然人,視為是強大且有影響力的交易者,有能力主導部分週期的方向,那麼,每天發生的行情,伴隨的各場交易,就像是一場又一場「智豬賽局」。 弱勢者的生存之道   「智豬賽局」

策略開發二三事

策略開發二三事

不知道大家在開發策略時,會思考些什麼事情呢?很多人習慣先從結果思考起,比如說一開始直接思考如何提升獲利率,我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思考邏輯。該思考的是,有哪些條件變因會影響獲利率呢?藉由提出問題,建立各種不同的論點,藉以討論並解決此類問題,思考方向才不會脫離正軌。 四個面向思考 掌握問題的本質 假設現在面臨「策略交易次數過多」問題。這時候如果我們開始檢討「如何減少交易次數」等解決對策(答案),思考方向容易會脫離正軌,可能雖然減少了交易次數,但也錯過了好的進單機會,更差者,可能會將策略邏輯導為一個只有最佳化而無且解釋性的結果。 那什麼是我們應當思考的脈絡呢?我們可以從現行策略狀況、理想交易情境、發生問題原因,跟解決對策四大類別來討論,

利用程式交易 輔助主觀學習

利用程式交易 輔助主觀學習

最近在解構並重組各式交易知識與邏輯,藉以拼湊開發更好的交易邏輯與策略開發流程,在整理的過程中,對學習有所體悟,趁著交稿日整理了篇文章,與大家討論學習交易與實踐程式交易須注意的各式流程與細節。 若想學習某項技能至專精,需由三大部分與步驟下手,分別是模仿、內化與創新。藉由選擇好的模仿對象,觀察學習對象的行為習慣與各式做法,先學其形,加以熟練,即可開始做部分交易。一個好的交易員只要模仿了好的手法,在盤中準確執行,當行情出現時,自然能有不錯的獲利。 內化 從執行策略晉升到管理策略 模仿夠多手法之後,開始思考每種手法背後的邏輯意義,了解其構造組成,轉化理解成自身知識,是為內化,能做到這步驟,自然在交易執行上更有效率,亦能在盤勢變動時調整調度不同策略。有了大的交易系統與架構,

別讓情緒左右你的交易

別讓情緒左右你的交易

十一月底真是災禍橫行,突如其來的變種病毒造成恐慌殺盤,半年未出現的反向跳空,全球市場一片慘綠,加上輕原油單日一三%的大型跌幅,造成許多交易者焦躁不安。 但對於專職交易者來說,撐過了兩個月平靜無波的震盪盤整,波動回來了就是好事,唯一要注意避免的只有上下波動容易造成情緒起伏,要提醒自己不要被情緒駕馭而已。 有效控管情緒 幫助判斷當下對事件的認知 費斯丁格法則曾提到,生活中百分之十的事情是由你所經歷所組成,而百分之九十則是由你對外在變化的反應所導致的。 我想,交易也是一樣的,你的權益波動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由你所經歷的行情所決定,絕大多數的權益變動是由你如何因應盤面所導致。也就是說,一個好的交易者,能有效控管自身情緒,有助於幫助判斷當下對事件的認知,進而做出正確的決定,將自己逐步引導至成功。 要知道,交易有情緒是沒有對錯的,但在情緒之下,

交易的準備與代價

交易的準備與代價

「偉仁,真的有人利用交易賺到錢嗎?」在這樣難操作的時刻,常有人語帶懷疑的問我。「當然有啊!」我肯定的說道!「那程式交易到底容不容易啊?」「主觀交易跟程式交易哪個比較好呢?」通常緊接而來的會是這幾個問題。 過多絢麗的期待 每每聽到類似的疑問,我都覺得很難用簡單的一兩句話來回答,這就像是一個龐大的命題,但發問者卻希望你能在五分鐘之內讓他通曉了解。 一般人對於交易好像都有種絢麗的期待,好像進出場的叮叮聲像是魔法啟動的咒語,讓大家的財富不斷膨脹飆升。 換個不抽象或是比較好想像的情境來思考一樣的問題吧,當有人問你「真的有人開餐廳賺到錢嗎?」我想你的答案會是肯定的。 那接續而來的問題,「開連鎖餐廳到底容不容易啊?」「開連鎖餐廳跟私廚到底哪個比較賺錢呢?」我想你心裡應該約略有個底了。 健康的交易心態觀念 對於完全沒有廚藝經驗與開店經驗的朋友,若他想要開餐廳賺錢,你一定會先從評估他的自身狀況與財力開始,若是他只想跨行投資,

利用節氣做交易

利用節氣做交易

農作物的栽種是需要生長時間週期的,同時也受到無霜期與水源的限制,還記得國中、高中的地理課本曾經提到,水稻在南方是一年三熟,但在長江以北是一年二熟,秦嶺淮河以北是無法種植的嗎?當一個地方的氣候表現的持續時間無法長於某些作物的生長週期,那麼在該區就無法發展該作物的農業。 這也是為什麼不同農業區會有不同作物的主要原因,古代遵從著二十四節氣調整種植的作物種類,調整播種休耕的時間。 種植的知識vs.程式交易 隨著氣候變遷,聖嬰現象與各式極端氣候,農業的發展與規劃也變得更加複雜,藉由預測可能的氣候狀況來調整作物種類,抑或是改良作物品種,改變其生長週期以適應氣候的改變,亦有使用溫室等外力作用來克服農業困境的做法。 看到這裡,或許你以為翻錯了雜誌章節,可能還重新檢查了一下雜誌的封面與名稱,究竟這些種植的知識與程式交易有什麼關係呢? 一個大前輩曾經提過,程式交易是看天吃飯的;在不好的年份與季節要想辦法活下來,每年每季都要努力耕耘,等待好年出現時要好好存糧。

「期貨、選擇權」新手必看!如何開戶?怎麼開始交易?

「期貨、選擇權」新手必看!如何開戶?怎麼開始交易?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了什麼是期權,在對於期權有基本的了解後,我們即可開始評估準備自己能否投入這個市場;要知道金融遊戲是一場大規模的心理戰爭,每個時刻的決策都會產生各是不可逆的後果。而在進入市場前,我們又須做好怎樣的準備呢? 一是了解規則,二是建立正確心態,三則是做好萬全的準備工作。期權的規則雖大同小異,但有幾個基本的特性是初學者需要了解的,分別是高槓桿、低交易成本、具有雙向性、並有結算日期。 期權是採取保證金交易的,交易者只需繳交部分的保證金,即可交易契約規格較大的商品,因而具有高槓桿的特性;以台指期貨為例,有25倍左右的槓桿,換而言之,當台指波動2%時,權益數的變動會是25*2%,有就是50%的波動,

「期權、選擇權」是什麼?由來竟與蘇東坡有關!

「期權、選擇權」是什麼?由來竟與蘇東坡有關!

東方期貨的概念最早出現在中國北宋時期,當時的書法四大名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人稱蘇黃米蔡的末位蔡襄,就曾在其著作<荔枝譜>一書中提到,「今閩中荔枝,初著花時,商人計林斷之以立劵,若後豐寡,商人知之,不計美惡。」簡單翻譯就是,「先今福建的荔枝供不應求,剛開花的時節就有商人依照種植面積訂購簽訂契約,之後不論收成好壞與價格好壞,商人都要按照契約執行買賣。」 這樣的交易邏輯完全符合現代商業對期貨的定義,但宋朝雖有期貨的交易型態,卻沒有期貨這個詞語。而最早的東方期貨市場是源於江戶時代的日本,由於軍事情勢受到稻米的交易與價格影響甚大,各地的貿易商帶著白銀前往大阪堂島的米相場會所押下訂金,訂購次年的白米,這筆交易會在下一次稻米成熟時交割兌現,

利用最佳焦慮水平 提升交易能量

利用最佳焦慮水平 提升交易能量

雙十連假後的跳空開低,對許多波段留倉的程式交易者造成不小的傷害,令人難受的是不少人反手追空後,又被反轉的行情軋空了一大段,多數人會開始對程式交易的信仰產生質疑,許多人對於失去的恐懼開始蔓延,開始思考是否進行程式交易是個錯誤的決定。 這種在統計數據中鮮少發生的行情,是厚尾交易者追求的,也是統計型的交易者所害怕的狀況。逐漸高漲的焦慮感若沒有好的排解方式,逐步累積可能會使一個交易者因此崩潰。但能承受並檢視的交易者或許能有極大的躍升,進到一個新的境界。 常聽別人說要求進步,要走出舒適圈才行,藉由面對自身不擅長的困難情境,而有所進步。但在交易上這是更加痛苦且危險的,因為某些困難的情境,可能直接讓你從此退出市場,數年後才能回復元氣。 那麼像我們這樣的程式交易者該怎麼調整才好呢?控制槓桿倍率會是最好的做法,藉由調整槓桿倍率,想辦法找出自己願意且有辦法負荷承受的槓桿倍率,是能長時間存活於市場的不二法門。 站在「舒適圈的邊緣」 這樣講起來可能略為抽象,

交易如何擇善固執

交易如何擇善固執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如何執行自己的交易,沒人可以強迫你。即使礙於現實的理由,每個交易者仍然可以定義屬於自己的成功,用自身的經驗與學養決定自己要朝哪種類型的交易方向邁進,即使路途上有許多阻力,即使諸多反對聲浪,只要靜下心想清楚,了解自己沒受到情緒左右,遵守自己的交易之道,勇敢的執行自己的交易,就是對自己負責任。 不要輕易放棄 交易本就有勝有敗 每個人理想的交易之路都有所不同,但務必要記得,交易是為了培養賺錢的技能,如果你喜歡交易競技,又能從中獲利,那自然是一件值得珍惜努力的事情。但若你只是為了賺錢,卻不喜愛交易,那其實有更多獲利的投資與方法,不需要執著於在市場上衝殺。 更需注意的是,有些人是為了享受賭博輸贏的快感才投入市場,這種就非常危險,不但有可能賺不到錢,可能還會狠狠地摔一跤。 最近市場的刷洗劇烈,

不作為導致的交易偏誤

不作為導致的交易偏誤

不知道大家有無這樣的經驗:下單後,行情緩慢地往非預期方向發展,但卻無明顯違背的走勢,就像溫水煮青蛙似的,你眼睜睜的看著進場條件一個一個消逝,慢慢到達了應該空手無倉位的狀態,但你的權益數也就些微減少一些些,好像再等等,說不定又會出現類似的進場訊號,到底要小損出場等待下次的進場機會,還是先拗單放著,等反向訊號出場再停損呢? 暫時滿足心理需求 卻可能造成更多虧損 多數人會說服自己,反正都已經進場在場內了,就放著看看吧,不用刻意去改變目前的交易與持倉狀況。但通常這樣的想法可能因為後來突然的行情導致承受過多風險與虧損,長久下來,這樣暫時滿足心理需求的交易習慣卻進而造成更多的虧損。 換個方式舉例,試想兩個情境狀況:你是一位即將參與冠軍賽的拳擊手,今日與你的競爭對手共赴慈善晚宴,你的對手對堅果類食物是過敏的,錯誤的飲食可能會造成他明天無法出席比賽,而你就會直接獲得冠軍的頭銜。 若你發現他所點的前菜內有堅果粉末,

交易決策的平衡點

交易決策的平衡點

程式交易遭逢少見的震盪與拉回後,快速竄升即將創高,過於極端的漲勢,刷新主觀交易者的認知,因而產生恐懼在全職投入量化交易與資訊公司之前,我是做補教業起家的,過去經營補習班的同一時期,我也擔任理工科系的研究員,在接觸期貨投資後,才逐漸將重心全部轉往交易,爾後全心投入至量化領域,加加減減也要六年了。現在想想,先前這兩個有些矛盾的行業,說不定造就了我現在的交易風格。 以教學來說,教育需要遵守的準則並不是統計的結果與對錯,而是因材施教的彈性,某些取樣過大的數據,在遇到極端狀況的學生個案時,是沒有用途的,老師必須儘量了解學生的程度狀況與心理特性,進而引導其有效率的學習,補充加強其所缺乏的,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 質化與量化的兩端 但在理工研究卻不是如此,數據在實驗的規劃與改善中,佔有絕對的重要性與說服力,若無法重現或是沒有夠多的資料佐證,

交易的熱情

交易的熱情

這幾周盤勢很刷洗,明顯的可以看出某類型的交易者開始疲累了,開始產生自我懷疑,甚至出現了放棄的念頭。在這樣的壓力影響下,可以清楚看出每個交易者的初心與本質。 進入市場,自然是想要賺錢的,但支撐著一切並能完成這一切的,是對交易有熱情的人。若你不熱愛交易,那你可能無法在逆境中生存,無法成功度過交易的低潮期。 程式的本質 代替真實交易者完整執行策略 很多人以為,只要使用程式交易的系統,就能安心的不管事,放心的收錢發財。但其實不是這樣的,程式交易系統的建置,需要順著盤勢不斷的調整更新,也需開發並上下架不同的策略,畢竟程式的本質,是代替真實交易者完整執行策略,並縮短判斷時間。 若非程式交易的開發者,雖能免去開發所耗費的時間成本與建置成本,但在理解策略與心理建設上,都需要很深的琢磨,

交易的無解之題

交易的無解之題

愛因斯坦曾說,人們無法用製造問題的同一水平思維來解決問題。這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從思維模式說起。 每個人的大腦一天能有五萬個以上的想法陸續跳出,而我們會與自己質疑對話一萬兩千次,儘管這些數字驚人的高,但在我們的認知習慣中,並不是所有的想法都會被我們所感知,我們甚至無法感受到其存在。而在我們挖掘藏在潛意識中的想法時,我們會不斷的淘汰與篩選,並打造我們的思維模式。 思維限制 侷限了交易量能 這聽起來抽象,但就結果論而言,我們最終的行為就是由不同的思維模式思考進而呈現在我們意識後,才決定了最後結果。所以在相同的條件下,偏多思考的交易思維,往往產生要做多的結果與行為,反之,偏空思考的交易思維,往往產生各式放空的交易想法。 但在某些沒有趨勢的商品,跳脫多空甚至是操作其他延伸性商品往往才是解決某些盤型的正確決定,多數人卻因為受到思維限制,進而侷限了自己的交易量能。 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