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聽到程式交易,腦內跳出的可能是MultiCharts、API、自動下單或是AI演算法等等單詞。接著可能會想到一些關於量化、質化、回測、樣本內外空間等等的詞彙。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那些都不是程式交易的重點。如同所有科技產品的製造到完成的過程,發想與其中蘊含的意義才是最重要且值得探討的。

所以在理解程式交易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關於麥爾坎葛拉威爾的演講,他是位知名作家,著作包括《引爆趨勢》、《決斷2秒間》等書,著名的「一萬個小時」也是出自於他手。他曾在TED Talk的演講中分享了一個關於義大利麵醬的研究,這個研究幫助一家食品公司發現,並沒有任何一種義大利麵醬可以滿足所有顧客的需求,有部分的美國人喜歡特別爽脆的義大利麵醬,但當時的市場上並沒有人能滿足這群顧客,此公司因而開發了新口味的義大利麵醬,往後數年獲得了六億美元以上的收入。

這個研究因而啟發了食品業造成革命,食品業開始發展單一商品多種口味,這也是為什麼你可以看到架上有那麼多種口味的調理包,各式不同口味的調味粉,不同水果口味的食用醋等等,就連橄欖油都能洋洋灑灑的占據一整列商品架。為什麼要提到這個故事呢?因為這是一個改變行業慣例跟做法的重大研究與成功案例,在這研究提出之前,大家都認為尋找單一商品最合適的口味是對的,沒有人發現問題,而這個研究突破了盲點,提出了新的問題與觀點。

那這跟程式交易有甚麼關係呢?回想一下自己的交易與過去對程式交易的印象,是否發現多數人都在追求一個「最好,勝率最高」的交易聖杯呢?但交易的本質不是這樣的;就像義大利麵醬,沒有最好的,只有適合不同客戶,不同場合的口味。程式交易也是如此,他並不是靠單一策略,單一邏輯,就能進入市場廝殺;需要的是多策略互補的組合,才能在盤勢多變的期貨市場生存。

所以多數人都拿著一樣的數據,做出類似的研究,但他們都無法成功,這最大的盲點在於多數人沒有問對問題,提出正確的問題需要的是對整體數據的了解與洞察,才能發現整件事物的關鍵原因。多數人無法正確表達真正的需求,也不知道自己在追尋什麼,所以許多人的程式交易就糾結在回測與最佳化,當然上線後的績效慘不忍睹,這就是因為多數人無法正確表達自己內心想法,故理所當然不會有好的結果。

做程式交易很重要的是把交易策略分類,並嘗試用不同方式將交易商品與交易週期分類,要知道沒有一種策略可以概括性的應付所有盤型與商品,就像是不同種類的球員,在不同的時期碰到不同的對手,身為教練的我們要調控最佳組合才能打出好的成績。故程式交易在開發過程時要提醒自己注意各式差異,而不是一廂情願的想找到一個完美程式去應付所有狀況。針對不同的商品、盤型、週期去做設計,程式交易的績效與表現會提升非常多,這也是為什麼我說:重要的不是那些艱深的程式詞彙,而是整個策略的發想與實踐過程。

本文同步發表於理財周刊 1028期│吳偉仁 |2020-05-08 https://www.moneyweekly.com.tw/Journal/article.aspx?UIDX=23596148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