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市場的交易者通常把交易看得很重,把所有的心力精神都投入交易,開盤的時候眼睛盯著盤,收盤的時候到處找人討論,抑或是看各式書籍、視頻,乍看之下很認真在學習,但心裡想著的都是怎樣找機會入場,哪時能多,哪時能空。
當看不到訊號,想不到入場點時,內心就極度煩躁著急,一方面擔心自己錯過機會,一方面又擔心入場可能受傷產生虧損。
階段一: 對交易的認識停留於表面
這個時期,交易者的認知停留在表面,心情容易隨著盤面起伏,看到大盤漲就想追價,看到大盤跌就急著放空,不小心反向時不願意認錯,只是更焦急的等待期待的行情出現,這個時期,越著急的交易者越容易受傷,也越容易放棄離開市場。
交易一段時間以後,心境沒有那麼起伏了,這時候交易買賣不單單只是追求買賣訊號,而是目標明確的想要賺到錢,這時候知道,要觀察各式條件之後,逐一檢視,才能等到適合自己的入場機會,也因如此,才能達到獲利的目的。
階段二: 開始探討交易的本質
一筆簡單的交易,其實包括了預測、等待、執行、久抱等等細節。除了進出場之外,懂得調適自身心情,嚴控自身風險,顧好自己的交易心理狀態,都是重要且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這時候的交易者隨著經驗的增長,開始探討交易的本質,理解各式不同的交易策略獲利的原因,並知曉認識自己的對手種類,對交易的認識不停留於表面。
於是,多單背後有可能是追價的交易者,可能是認可當下的價值,亦有可能是新聞面引進的流量,也可能是空單的停損單被掃出,就像是見山不是山一般,萬事萬物在交易者眼中都不是只有自己本身,而是由各式理由組成。
階段三: 改進步驟與細節,由內心掌控交易
再過一段時間,交易者回歸認識交易還是交易,只是對其有更深的看法。多單還是多單,但不需要那麼多理由,確認是在漲勢時,想辦法讓自身握有多方部位。而在轉空下跌的時候,不論原因都不該擁有持股。
對於部位的漲跌,原因似乎不再那麼重要,而是如何透過改進交易步驟與細節把整體的風險控管好,如何能造成獲利成果的飛越,讓自己從不讓交易影響生活的境界,提升至不讓生活影響交易。
這時候的交易就更富有藝術性與哲學性了,交易者會更加注重自身的心理狀態與生活品質,由內心掌控交易,而不是受交易所影響。
或許交易其實跟做學問與執行是同個道理。胡適曾說過,做學問需處處存疑,需無時無刻都想撥開事物的表象,堅持探究其本質,但執行事物不需如此,只要堅定信念即可。
了解交易本質 訂好規矩 反覆執行
我認為程式交易的執行心境很類似探究後執行的心態境界,所有的程式策略經過懷疑、批判與辯證後,始能上線交易。在了解交易本質並訂立好規矩後,就不再拘泥於背後原因,而是自在的反覆執行。如此堅持自然能有好的表現。
若大家都能成功經歷度過此境界,將交易由興趣轉變為工作,最後轉變為事業,那自然值得付出終身的時間,從中獲得利潤與樂趣。
-
同步刊登於〈理財周刊11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