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的信任與欺騙

▲ 圖片來源:freedesignfile.com

近日投資詐騙又有死灰復燃的趨勢,有時候我就想,到底為什麼這樣老套千篇一律的詐騙手法,可以反覆出現並成功的誆騙投資人呢?

照理來說,想投入投資的朋友不是應該做足準備,查好各式資料,準備用真金白銀進入市場搏鬥,又怎麼會被這些隨意查證就能發現的拙劣謊言誆騙呢?

想要不勞而獲 容易予人可乘之機

會不會多數的投資者其實都沒做足準備,只是因為一時的貪慾,想多賺點錢,但又不認為自己需要付出多一些做功課的時間,所以茫然投入市場,才給了詐騙集團可乘之機?

基努李維曾說,不想活在善良被視為缺點的世界。像是上段文字的各種質疑,雖是有邏輯的在尋找被欺騙的原因,但又有譴責受害者的疑慮,畢竟對人的信任,是人類文明的基石,人們是因為願意信任彼此,成為社會中的合作者才能發展至今。因此能被有心人士利用得利,也不能全然怪罪於受害者。

那麼在投資的路途上,我們要如何避免被欺騙的風險呢?多數人跳出腦海中的第一個想法,是認為應該多疑一些,對所有事情抱有懷疑。

小心過度懷疑 看不到真實的資訊

但懷疑論其實是沒有實際幫助的,在沒有足夠的知識門檻之下,眼見為憑是不存在的。甚至會因為過於懷疑,把所謂的舉證責任推高到不尋常的高度,讓真實的資訊無法正常的進入當事人的視野。

很多時刻,錯誤方向的質疑與謹慎既不必要也沒意義。反思這種篩選夾帶爭辯的過濾方式,只會讓我們覺得把舉證責任往他人方向推,就可以證明自己沒有錯誤,面對有備而來的詐騙集團,只是剛好正中下懷,讓當事人更容易受騙罷了。

理解投資商品的規則與本質 理解各式投資手法的原理

既然我們知道了光靠情感的信任與判斷,不能讓我們遠離投資詐騙的風險,那我們能倚靠的,也只是知識壁壘的保護了,要能理解投資商品的規則與本質,並多理解各式投資手法的原理,才可判斷他人跟我們分享的交易方式是否可行,也才能判讀對方提到的可能報酬是否合理,進而才可判斷對方是否在真實的事件中夾帶欺騙的話術,想要佔我們便宜。有了這樣的認知,才能成功避開被欺騙的風險。

坦白說,多數生活中的合作,並不是源自於我們對合作對象的信任。舉例而言,從郵局寄信不代表你信任郵差先生與櫃台小姐,而是信任整個郵務架構系統。

信任合作系統而非個人

同樣的,你打開熊貓外送點餐時,為什麼不需擔心外送員的品性,並要求外送員承諾不會在你的食物內加料呢?因為你理解整個平台系統的安全性,所以在公領域上,信任合作系統而非個人,我覺得會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在投資的路上,不要聽信來路不明的團體,尋找有牌照有登記的投顧公司尋求課程或是建議幫助。下單不要貪圖便宜的手續費或是過高的槓桿,找合規的券商期貨商開戶,自然能避開許多詐騙。

畢竟要有好的基礎,才能專注於研究交易與投資,也才能對成果有好的期待。

--

投資中的信任與欺騙
近日投資詐騙又有死灰復燃的趨勢,有時候我就想,到底為什麼這樣老套千篇一律的詐騙手法,可以反覆出現並成功的誆騙投資人呢?

— 同步刊登於〈理財周刊1183期〉